世界羽聯2023賽季的第一站巡回賽——馬來西亞公開賽,梁偉鏗/王昶這對小年輕出人意料地打進男雙決賽 ,然後1-2惜敗世界第一阿爾菲安/阿迪安托 ,摘得亞軍。
2022年5月才組對完成國際賽場首秀的梁偉鏗/王昶從零開始一路打上來,眼下憑借這個亞軍 ,兩人世界排名躋身第11位,距離世界前十僅有一步之遙 。
“出人意料”的除了亞軍,還有他們拿到亞軍的方式。
首輪擊敗世錦賽冠軍謝定峰/蘇偉譯,第二輪擊敗蘇卡穆約/費納爾迪 ,麵對東南亞人祖傳的發接發戰術,梁偉鏗/王昶絲毫不慌 ,甚至有點興奮。
二人不再像過往的中國男雙那樣 ,想方設法繞開發接發環節去打攻防,而是主動接招、以快打快,嚐試從正麵強行破解對手的發接發 。
不主動起球,不急於搶網,硬頂過對手擅長的發接發階段,然後在抽檔相持的過程中利用平行站位對賽場的覆蓋能力,二打一壓迫對手中路創造機會,最後得分 。
以快打快,好看是真好看,雖然代價是大量離奇的失誤——這無論是對球迷的血壓還是手機屏幕的質量都是頂級折磨 。
但無論何時 ,求新求變的勇氣,永遠值得鼓勵。
更動人的是梁偉鏗和王昶銳利而無畏的少年氣。兩人在球場上順暢的溝通,失誤後沒心沒肺下次還敢的傻笑,永遠精力充沛,永遠年輕氣盛,永遠不怕失敗 ,永遠對勝利從充滿渴望 。
卡塔爾世界杯戰罷,在親眼見證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後,最狂熱的體育迷都能進入“賢者時間”,我一度看什麽比賽都再難提起興趣來 。
直到被梁偉鏗和王昶重新點燃 。
我們誠然懷念黃金一代的強悍與無畏 ,但也沒有年輕人樂意總聽老一輩們喋喋不休地念叨過去,新一代的球迷也需要自己的英雄主義。
梁偉鏗和王昶,就是這一代年輕人青春的勝利。
希望他們有一天能書寫屬於自己的英雄史詩——就是也希望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王昶能好好學習一下怎麽捯飭自己的發型 。
求新求變的勇氣,不僅僅指的是梁偉鏗和王昶 ,還有他們背後的教練——男雙組教練陳祈遒 。
郭德綱曾經說過這麽一段 :“我和火箭科學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最好是煤,還得是精煤 ,水洗煤不好 。如果那科學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
但陳祈遒 ,就是那個不僅願意拿正眼看 、還願意耐著性子和網友們掰扯火箭到底該燒什麽的科學家。
放眼全中國,你可能都很難找到一個國家隊的教練願意主動敞開自己,分享自己的長跑軌跡 ,定期給雜誌寫專欄分析近期隊伍表現,開通社交媒體,不定期把隊內訓練賽的視頻發出來 ,跟大家分享隊員最近的訓練表現,甚至還願意跟網友一本正經地討論複雜的羽毛球男雙戰術。
在如今這個愈發公關化的新聞體係裏 ,球員教練們的回答官方 ,媒體隻好問得客套,有意思的資訊變得愈發珍貴 。
陳祈遒這樣願意分享的的教練,本該是難得的寶藏,但由於互聯網展現出的人類多樣性,總會有些奇奇怪怪的人找到一些奇奇怪怪的角度開噴 :你這個火箭為什麽不燒煤?
陳祈遒從裏約周期開始接任男雙組教練,2018年李俊慧/劉雨辰拿到世錦賽男雙冠軍,2019年國羽男雙稍有表現不佳 ,便有各路網友跑到陳指導的微博下開噴:為什麽不是你挑高我跳殺,就是我挑高你跳殺,能不能來點前半場連貫性訓練 ?
更有“中國教練不行,請印尼教練來教”的聲音甚囂塵上。
陳指導說過最狠的話不過是:你不喜歡可以劃走 ,我作為教練知道自己在幹什麽,輪不到你給我安排!
由於男雙戰績不佳,2019年底,陳祈遒離開了男雙組教練的崗位 ,留下了一段話:“兩年半以前首登新浪微博 ,到2019年末 ,為自己的2019劃上一個句號,順利完成今年的奔跑任務,來年繼續。兩百多篇下來 ,被大家冠以“雞湯”的稱號,肯定、讚美、批評、謾罵,我照單全收,在此一並感謝大家積極 、鼓勵不一定是正確的,我隻是在做自己,我始終相信精神的力量!我做得不夠好 ,對於今天的一切,我欣然接受 。祝願中國男雙東京奧運會續寫輝煌 !願大家一切安好!”
改任國家二隊混雙組教練的陳祈遒,工作之餘 ,仍然會不定期上傳二隊小隊員的訓練視頻。
2021年的最後一天,陳祈遒發了一首唐朝布袋和尚的《插秧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原來退步是向前。”
2022年5月,陳祈遒重回男雙組教練的崗位 。8月8日,陳祈遒在上傳的視頻下寫了一句話 :“想看發接發的朋友到時候直接看比賽,看我們跟印尼隊打發接發 。”
今天我們回頭再看,原來從那個時候起,陳祈遒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在發接發技戰術上尋求中國男雙的技術革命。
不久後,陳祈遒指導的教練生涯迎來了網絡小說裏才能出現的打臉爽文劇情。9月初,Super750日本公開賽上 ,梁偉鏗/王昶拿到男雙冠軍,陳祈遒把與梁偉鏗王昶以及冠軍獎杯的合影 ,同當初在微博下麵罵他的言論截圖一一放出,並配文 :“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
原來他真的小本本都有記下來——“當初那些說火箭要燒煤的傻x就是你們是吧?出來挨打 !”
這裏還想說一件小事——當時司線作者群裏的各位一邊看比賽一邊聊天時,突然發現我們竟然已經認不出戴著口罩頭發花白的陳祈遒指導了。
“氣球”——是陳祈遒指導球員時代的綽號 ,一個諧音梗 。球員時代的陳祈遒指導,身邊各類天才環伺,在他之前,有吳俊明/陳甲亮 、蘇巴吉亞/麥納基等一眾愈老愈妖的印尼男雙大神,在他之後,就是蔡贇/傅海峰們的黃金一代,他算是那個年代的男雙裏最不起眼的。
時至今日,騰宇時不常還喜歡翻出當年陳祈遒/餘錦豪被吳俊明/麥納基兩個男雙大師輪著虐的比賽視頻來看
(他主要是喜歡看吳俊明和麥納基……嗯)
陳祈遒這樣的球員身上,有很多老一輩中國體育人的風範。沒有太多天賦可以揮霍,隻能靠自己的刻苦和琢磨,就像《三體》中章北海的父親對章北海說的那句話:“要多想。”
這樣的球員,往往退役以後可以成為一個好教練。
2022年終總決賽,劉雨辰/歐烜屹爆冷奪冠,陳祈遒對國羽男雙戰術的改革,終於初見成效 。
2023年馬來西亞公開賽,梁偉鏗/王昶在先拿局點被翻盤後,又連扳兩局逆轉吉迪恩/蘇卡穆約的比賽中,展現出了陳祈遒手下的男雙們,已經敢於在發接發——印尼人最自信的環節裏 ,與其撕咬纏鬥並奪取勝利 。
我們都喜歡說天賦好的球員是“祖師爺賞飯吃”,而陳祈遒手下的年輕人們 ,已經在跟祖師爺搶飯吃了 !
好好珍惜“氣球”指導這樣的 、願意與我們普通球迷掰扯男雙到底該練什麽的專家吧。起碼在“氣球”指導這裏 ,“專家”是一個褒義詞——它意味著刻苦、隱忍、進取 、務實 ,以及勇氣。
PS.原本隻是想寫一篇梁偉鏗/王昶的賽後分析,但查資料的過程中 ,愈發覺得陳祈遒指導的故事 ,要遠比他的弟子們在賽場上呈現出的東西要有意思得多,信馬由韁,便寫成了一篇偏人物稿的漫談 。
以至於在群裏遭到了這樣的吐槽:
以上。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文字引用至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係刪除!
Tags:(责任编辑:探索)
Amazon announces new Kindle, its 'lightest and smallest' e
Kenan Thompson would reboot 'Kenan & Kel' but 'with a twist'
Mark Zuckerberg backtracks after Horizon Worlds backlash
Teacher absolutely nails it with new homework policy
Disney+ will stream 'Thor: Love and Thunder' on September 8. What we know so far.
Want better sex? Start by learning your desire style.
How to remove yourself from group texts on iOS and Android
Australian football makes history with first LGBT Pride Game
Ethereum's Merge was successful, paving the way for a greener future
New Zealand designer's photo series celebrates the elegance of aging
See NASA's DART smash into an asteroid in newly released foo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