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3日淩晨1點,2022卡塔爾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B組 ,国足第4輪繼續進行 ,不敌中國男足客場挑戰沙特阿拉伯隊。沙特上半場沙特由納吉梅開二度。最差下半場開始僅20秒,场李替補出場的铁明洛國富為國足追回一分。第72分鍾,确思替補的热议布賴坎為沙特再入一球 。第86分鍾,国足吳曦遠射再次迫近比分 。不敌最終國足2-3憾負沙特阿拉伯 。沙特
賽後,最差媒體人熱議了本場比賽:
媒體人陸洋:通俗的场李解釋一下前場三大歸化全上的問題吧 :三外援加上武磊意味著四個人基本不參與整體防守 ,也就是铁明犧牲後防線的風險來換取更多進攻機會,這種搏命式的豪賭在“以小博大”的場景下是適用的——所謂“小”就是“從0-1變成0-2”或者“0-2變成0-3” ,“大”就是把輸球變成平局甚至逆轉。但是在“以大搏大”的場景下,也就是“從平到負”和“從平到贏”的對賭,那就要看主教練有多冒險了 。一個簡單事實是即便在國際足壇,開場就安排四個純進攻球員的主教練基本上也就是那幾個數的出來的瘋子而已。
其實“以小搏大”這個思路同樣可以解釋本土教練的使用 ,也就是用“相對低廉的薪水”的小來賭一個出線的大 。做這個選擇的前提,就是認為如果“以大搏大”的話,成功的機會同樣不大,而代價則是不能接受的。
當然了 ,我覺得今天對沙特的比賽可以認為是一次民意和輿情的實測,既然大家喜歡把歸化都扔上去豪賭,那麽也不排除後麵在一些本來就不期待結果的比賽裏試一試,比如明年客場對日本如果首發直接四大攻擊手傾巢而出 ,結果不論,肯定會讓大家在春節期間多了不少談資。
人民日報體育 :一言難盡的比賽之後 ,中國隊在十二強賽的前4輪比賽中以1勝3負的成績暫列第五位 。4場3分絕非理想的成績,剩餘越來越少的比賽中 ,願此前的“學費”能夠沒有白交 。
媒體人潘偉力:四場比賽,國足已丟9球 。而上一屆12強賽,咱們10場比賽才丟10球。看上去 ,是防線問題,大家從張琳芃罵到王剛,從於大寶罵到朱辰傑,丟球的鍋都是後衛的。但其實,這屆國足如果隊內做排序的話 ,攻擊線第一 ,防線第二,最差的是中場 。
上屆12強賽 ,咱們中場有巔峰的蒿俊閔和黃博文,有尚未滑落的鄭智 。但如今,我們隻有體能接近枯竭的吳曦,和走下坡路的蒿俊閔,其餘的中場幾乎不值一提。在洲際大賽舞台,沒有一流中場來控球和保護後防,總讓防線直接暴露在對方攻擊火力之下,不丟球才是怪事。
記者趙震:這球輸的真是遺憾。在這個組,中國隊教練水平高點 ,第三還是很有希望的 。
記者豐臻:一句話總結 :就這4場球,場場都看得壓抑。
媒體人李璿:李鐵真得感謝下半場幾個球員拚命,否則持續上半場的生不如死的狀態,11月的主場誰願意承辦啊?!
記者劉聞超:這場比賽 ,中國隊在99分鍾時間裏似乎展現出了不同的水準,但最後的結果還是詮釋了實力本身。
-整體實力、個人能力,關鍵球的處理上 ,尤其在中場,中國隊沒有值得仰仗的點 ,上半場要說反擊的話沒有第三個人可以參與推進 ,這就是現狀。
-恒大不行了 ,歸化球員什麽命運暫且不談,先把關注度集中在12強賽,洛國富的進球出現的時段其實不錯,然而三板斧後,中國隊的那粒丟球又是自己由守轉攻中的傳球失誤 。增添更多的進攻球員後,國足其實更加徹底的舍棄了固定打法(雖然少 ,還是有的)轉而直接硬砸 ,阿蘭和洛國富在這種情況下體現了個人能力上的價值。而在單場比賽中 ,這也成了沒有辦法的辦法。
-對披上國足戰袍的歸化球員沒有意見,其實之所以說歸化球員不是長期策略,除了自身體係的建設和培養必要性外,國際足聯也不是傻子,為什麽要設立5年這個期限 ,一個成熟的球員能有幾個5年?一個位置上可以有多少歸化球員可以選擇?
-失利不可怕,上一次12強賽前四輪結束後分數好像還更少呢?比賽過去就過去了 ,找出比賽中正確的地方 ,堅持下去 。希望後麵幾場比賽中,球隊可以有更成型的場麵和更提氣的表現吧。
最後,團結就是力量 ,越困難的時候越不要輕易懷疑自己日常堅持和堅信的事情 ,加油中國隊 !
德轉朱藝:整場看下來,沙特這個隊,其實並沒有那麽可怕 。這場球他幾乎沒什麽對付中國隊的獨特套路,還是之前慣用的陣型、慣用的打法,甚至還折了點主力 ,可以說是開卷考試 。但中國隊的不自信浪費了上半場的45分鍾時間。總說文化自信 ,也許足球方麵我們以後也得有點自信。有人會問你中國隊哪來的自信,懂的都懂 。
記者陳華 :國足這場問題在防守 ,一場丟三個絕對贏不了 。但球盲會說 ,為啥歸化不一起首發,為啥李鐵不用歸化 ,我估計還都是南方來的id 。當然 ,李鐵應該明確歸化使用思路 ,但更要解決防守問題 ,踢到現在中後衛搭檔都不固定 ,每次都落後太多 ,上八個歸化都沒用 。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文字引用至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係刪除!
Tags :(责任编辑:休閑)
Slack goes down again, prompting anxiety everywhere